截至5月12日,24家已发布2023年一季报的A股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上市药企中,16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百花医药增幅最大,为387.32%,而博济医药、药石科技、博腾股份等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资料图】
5家企业今年一季度营收规模超10亿
从营收来看,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博腾股份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药明康德最高,达89.63亿元,同比微增5.77%。泰格医药、博腾股份的营收则同比微降,分别为-0.73%、-4.5%。
从龙头企业药明康德的营收业务板块来看,化学业务营收最高,报告期内实现收入64.33亿元,同比增长5.1%;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增速21.8%。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是唯一收入同比下滑的板块,实现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31%,主要是中国客户需求下降,新项目数量减少所致。今年一季度,生物技术企业客户同比增长53.2%,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的火热。在营收微增的情况下,药明康德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预计2023年将实现5%-7%的收入增长目标。
从营收增幅来看,15家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百诚医药、阳光诺和、诺泰生物同比增幅超50%,分别为67.97%、57.09%、54.98%。睿智医药、和元生物营收同比下滑两位数,分别为30.45%、57.89%。
今年一季度,百诚医药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67.97%、79.56%。百诚医药表示,主要系百诚医药持续强化“技术转化+受托开发+权益分成”经营模式,充足的订单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持续增长。
4家企业亏损,和元生物亏损额最多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今年一季度,仅有4家企业出现亏损,分别为成都先导、南模生物、睿智医药、和元生物,亏损额分别为939.36万元、1423.16万元、2856.69万元、3174.33万元,这四家企业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2.52%、-202.22%、-401.63%、-363%。
亏损额度最高的和元生物,营收也同比下滑57.89%。其解释称,CDMO(新药定制研发和生产)业务客户融资到位推迟,导致订单暂缓或延迟所致,营收下降及营业成本、各项期间费用不同程度增加,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从业务板块来看,和元生物的基因治疗CRO(合同研发服务)业务同比长24.21%,基因治疗CDMO业务收入同比下滑74.56%,主要是受外部经济低迷影响,下游创新药研发的融资压力总体上升,药企研发管线的推进呈谨慎状态所致。
睿智医药则是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为-401.53%,亏损2856.69万元;其营收也同比下滑30.45%。睿智医药称,营收下滑主要是处置子公司引起的减少。2017年开始,睿智医药通过收购进军医药研发外包业务。2021年,因重组标的业绩不达预期而商誉减值,导致业绩首亏,归母净利润为-4.02亿元。2022年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但主要是因为其置出益生元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扣非后净利润依然亏损,为-6.07亿元,同比下滑43.84%。
12家企业净利润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来看,12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两位数以上,其中百花医药、普蕊斯分别同比增长387.32%、159.52%。
百花医药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是医药板块收入较上期增加,成本合理控制,毛利率提升。普蕊斯是国内SMO(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第一股,其业绩增长主要也是因为SMO业务收入增加。
百诚医药、昭衍新药、泓博医药、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美迪西等10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幅为两位数。
据Frost&Sulivan报告预计,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2025年将达到2.95亿美元,2020-2025年的复合增速为7.6%,预计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未来将保持约13.1%的复合年增长率(2021-2026年),在2026年达到3799亿元。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6.5%提升至2026年的55.0%。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2.6%提升至2026年的52.2%。
上海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全球制药市场规模仍然将保持增长,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板块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且充满潜力。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在全球来看,具有成本优势,未来将更加深入参与全球竞争,通过“中国制造”的优势,获取全球订单,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国内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或将出现拐点,生物医药企业将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投入研发,为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带来更多订单。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柳宝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