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电气化浪潮席卷下,推出一款全新的燃油车,是否还是这个时代的正确答案?就在北京现代沐飒正式上市前三小时,许久没有共同面对中国媒体的北京现代6位中韩双方高层,从不同的出发地抵达杭州,面对这款英文取名来自《狮子王》的MUFASA,中文译名为沐飒的全新作品,这个问题是必然要面对、必然要回答的。
作为今年北京现代唯一一款全新车型,也是韩系阵营的全新作品,售价12.18-13.98万元的沐飒,除了延续北京现代传统高性价比的优势,它凭什么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沐飒的到来,对北京现代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同价位合资车,最有竞争力的三大件
(资料图)
“这个价格确实我们都没有想到。”当沐飒的价格政策公布后,经销商表示确实没有想到正式售价比此前的预售价低了1万多,再加上赠送的保险和置换补贴,又是1万的真金白银,相当于这款15万内的合资紧凑级SUV的实际裸车起售价已经接近了10万级。
“之前预售价出来的时候,我们终端还在讨论厂家不应该停掉ix35,毕竟同台销售覆盖的价格区间会更大,而且ix35现在一个月还有几千台的销量,停掉有点可惜。但是今天这个价格政策出来,我们顿时明白为什么厂家会停掉ix35,因为,确实没有ix35的价格空间,沐飒这个价格确实很惊喜。”经销商所说的惊喜,不仅仅是从纵向对比得出的结论,横向对比沐飒依然给整个紧凑级SUV市场带来了惊喜。
10-15万紧凑SUV市场,CS75PLUS、瑞虎8、哈弗H6等自主车型,凭借大尺寸、大空间、强动力、智能化,吸引了最多流量。我将其定义为4.7米级的A+级头部阵营,进入门槛是月销一万到两万。
另一方面,10-15万级的合资阵营也一直很活跃。包括丰田锋兰达、锐放、本田缤智、日产逍客、大众探歌、以及此前北京现代自己的ix35等,其车身长度在4.3-4.5米之间。月销量保持在四五千到一万的水平,我将其定义为4.5米级的合资A级头部阵营。
显然沐飒的目标与定位就是进入合资A级头部阵营。这个细分阵营除了品牌溢价能力外,合资品牌在动力、操控、品质上的耐操性可靠性印象,依然是自主车型当下难以吃到的品牌红利。毕竟合资车企已经普遍进入中国20年,千万级的用户群体和延续至今的口碑积累不是自主车企短时间所能超越。就像北京现代迄今已有近1200万用户,并留下了“十年无大修”的口碑传承。这些优势虽然无法直观体现在动力数据和配置表上,但却能实实在在影响用户的购车决策。
沐飒在三大件上,同样延续了这种“主打可靠性”的思路。例如在动力上,它提供了最稳妥的2.0L+6AT动力,最大输出160匹/193牛米。相比自主品牌动辄在一百八九十匹,动力并不算差太多,主打的就是一个皮实可靠、经济实惠(据车友到店试驾的体验,其城市道路油耗在7L多,上了高速可以降到6L级)。放眼市场,在遍地涡轮、双离合、CVT的时代,沐飒这套2.0L+6AT已经是稀罕物,即便同样采用2.0L的锋兰达、锐放、逍客,变速箱都只能给到CVT。
在底盘层面,出于节约成本和省空间的考虑,锋兰达、锐放、缤智都是后扭力梁,沐飒和逍客、探歌用到了多连杆,但是只有沐飒的后悬转向节采用了铝合金锻造,降低了后轮的簧下质量,能带来更好的车尾响应。而且沐飒的弹簧和减振是分开布置,吸收路面震动的效果更出色。此外减振是靠外侧倾斜支撑,也能保证更好的横向操稳性。所以,就三大件来说沐飒竞争力是完全不虚的。
但要吸引年轻人仅有三大件是不够的。沐飒的定位是要做“15万内最好的一款年轻家用智能SUV产品”。在设计、空间和智能化上,沐飒能否脱颖而出呢?
根据用户体验场景,来定义开发产品
沐飒出自现代第三代i-GMP平台,体现出典型的低重心、长轴短悬的特点。2680mm的轴距,4475mm的车长,相比ix35车长短了25mm,但轴距反而增加了40mm。轴长比达到了0.599,是业内较先进的水平。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沐飒要缩短?车身不是看起来越大越气派越好吗?但其实从我们对不同品牌紧凑SUV的店头调查来看,很多首购年轻人并不希望车身很大,尺寸过大不易驾驭,会影响行车和停车的便利性。因此希望“不大不小刚刚好”的年轻群体,就是这些4.5米级SUV的市场空间。就像CS75 PLUS热销不影响CS55 PLUS、途胜L也丝毫不影响ix35一样,两类车型面对的其实是不同群体。此外沐飒的接近角16度、离去角26度,在城市SUV里是很不错的水平(例如锋兰达为前12度后20度,逍客为前16度后22度),加上轮眉和车身下裙边还包裹了防擦条,这些设计都保证了年轻用户能更轻松驾驭城市拥挤、逼仄的道路环境。
这台车比较新颖的是,将座舱按照“轮上智能两室一厅”的理念来设计。当我第一次坐进这台车发现它的前排座椅居然是两种颜色,两侧门板也是不同设计花纹,着实吃了一惊。这确实有点超出大众的传统审美习惯。不过这也正是沐飒设计的出发点——跳出传统,根据场景来定义产品,按照体验来设计硬件。
在车内,主驾前方两块12.3吋大屏组成的双联屏,满足男性驾驶者的驾驶和娱乐需求。副驾作为女性的休息空间,前方设计了一个平坦的可封闭储物格,用于放化妆品、钥匙等零碎物品。副驾座椅后背还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平板电脑支架,行车时后座乘客可以更方便观看PAD。
如果要休息,可以将副驾座椅向前放倒,跟后排座椅形成一张躺椅,即使身高1.8米的成年人也能轻松将腿伸直躺平,在有限空间做出了头等舱的乘坐体验。
此外,这台车储物空间也多达31处,在车内也能随处可见各种挂钩,甚至在后备厢还能看到一个220V电源。你在开出去露营时,也能享受车辆自带的外放电(这个细节很有电车感)。
在智能化方面,沐飒提供有24项ADAS配置,做到了L2+级别,并且提供智能网联4.0系统和Bluelink服务5年免费(含无限流量),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座舱都做到了同价位合资TOP级的水平。
“沐飒上市后,后期还有三款车型要上市。包括为追求时尚潮流的女性用户打造的魅力女神版、为热爱户外运动的男性用户打造的自由越野版,以及为追求更高驾乘体验的用户量身打造的高阶定制版”。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表示,“这种立足用户需求思维的转换是我们下一步能够做好的关键”。
所以从沐飒身上我们能看到北京现代产品开发思路的转变:从前更多是卷价格、卷空间、卷配置,而从沐飒开始“卷体验”,将使用场景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个性化设计。除了保持成熟可靠、高性价比的传统优势,还要做“最贴身、最懂你”的那一个。这很像很多新能源车企打造新产品的思路——从使用场景来定义产品,凸显优势、圈定用户。
沐飒虽然是一款燃油车,但本质是一款互联网、电气化时代的思维产物。某种程度上说,它已经拉开了北京现代产品转型的时代序幕。
新能源转型前夜,燃油车仍大有可为
在这个电气化时代,沐飒作为一款纯燃油车,还能打动当下的年轻人吗?
但其实当下新能源车的优势更多体现在舆论上,并未体现在销量上。刚过去的5月份,乘联会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零售174.2万辆,新能源车58万辆,新能源占比仅为33%。庞大的燃油车市场依然机会更多。
为什么这个时候推出沐飒这么一款燃油车?“我们看到了2/3的消费者和年轻家庭的实际需求,他们用的还是油车。特别是15万以下区间中有很多消费者,希望有这样一款满足家庭需求的SUV产品”。吴周涛表示,“造型年轻化,动力技术稳定成熟,还有年轻人最喜欢的智能科技,智能网联系统4.0,以及能够达到L2+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的水平,这是我们打造这款车时的考量”。
实际上从北京现代自身的销量看,虽然全系燃油车,但5月份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了86%。伊兰特11307辆,同比增154%,途胜L和ix35合计9155辆,同比增128%,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这也证明燃油赛道只要产品和策略对路,一样大有可为。
同时,绕不开的还有成本问题。沐飒以12.18-13.98万的价格入市,算上各种免费权益(例如保险赠送4000元、出行补贴6000元、二手车回收补贴1万元、36期免息和置换补贴5000元等),实际价格已经到了10万级,杀入了自主SUV核心区间。如果做混动或者EV版本加上电机和电池,价格无论如何是做不到这么低的。
面对电气化,北京现代审慎考虑的首要是成本问题。“自主、合资也好新势力也好,多数厂家在纯电领域目前都是亏钱的状态。我们内部也有北京现代电动车及混动车的战略,但关键问题是,成本的竞争力怎么去把握”?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均表示,“这是最关键的核心”。
目前合资车企的电气化转型大多数开局都不算顺利,销量比较惨淡,主要原因就是成本过高推高了价格。合资车企需要结合自身优势立足中国本土,打造一套全新的、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但这需要时间。
北京现代和其他合资车企不同的是,其燃油时代的“高性价比”法宝,背后正是依托Mobis等一系列配套大厂所组成的供应体系,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依存融合度非常高。这保证了燃油时代北京现代供应链的强大成本竞争力。在电气化时代,这套逻辑依然成立。所以吴益均表示当下最核心的问题是成本,“如何确保纯电动或者新能源领域的成本竞争力,北汽和现代将进行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显然在北京现代看来,为了电气化而盲目跟风转型是没有意义的,电气化产品一定要在体验、功能、成本、价格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推向市场,才能让车企走上盈利的正向循环。在产品推出之前先把供应链体系打磨成熟,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北京现代电气化转型较为谨慎的原因所在。
话虽如此,但北京现代也加快了转型脚步。虽然沐飒此次只有燃油版,但官方表示后期改款将会有混动版本,此外明年开始新索纳塔、途胜、胜达等车型都会布局混动。以沐飒上市为开端,未来两到三年是北京现代的产品大年,不管是油车、混动、电动化、智能化,都会在产品上具体落地。按照此前规划,北京现代计划在未来3-5年内构建一款MPV、两款轿车、三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同时未来3年投放4―5款纯电车型产品,力争电动车产品年销量达到20万辆的规模。
“现代全球排名第三,而且在新能源上表现很好,包括艾尼氪系列,至于在中国如何落地,需要有战略、有步骤、有规划”。北京现代董事长巩月琼表示,“在大的变化格局下,我们不希望盲目跟风,也不是一切按照全球角度来,而是在中国市场有自己的战略和步骤”。
驾值观
合资车企目前的困境除了销量压力,还有舆论场上的不利态势——似乎只有电气化才能代表技术前沿,不搞电气化就没有未来。因为错过了三年疫情的窗口期,合资车企当下在舆论裹挟中显得非常被动。不过,这种劣势并未影响多数用户的购车决策。新能源销量目前仍只有燃油车的1/2,燃油车被替代的过程还将非常漫长。
于是从北京现代身上我们能看到另一种不盲目跟风、冷静务实的态度:第一,燃油车依然很重要,很主流,我们要用高性价比、高实用性的燃油车满足年轻用户的需求。第二,电气化转型势在必行,但我们要把成本和供应链打磨好,再向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了转型而匆忙上马是没有意义的。不用纠结三年还是五年成功,只要方向对路,时间就会是你的朋友。第三,用互联网思维、用场景化思路来开发产品,是不分燃油还是新能源的。即便是燃油车,也能赋予不输电车的智能化功能和场景体验,而且价格门槛更低。“15万以内最好的年轻家用智能SUV”沐飒就是代表。
当然,在存量竞争的市场里拼杀,仅有正确的战略不够,还需要把当下的工作做深做透。正如北京现代副总经理、营销事业本部副本部长戚晓晖所说,北京现代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如何“唤醒”1200万用户。一直在研究如何将营销在年轻人中做深做透,例如将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营销玩到极致(北京现代要求做到店店直播、人人直播、天天直播),也一直在卷营销工作的细节,“每个区域销售人员要盯着每一张订单,卷得非常痛苦”……
当合资车企普遍陷入焦虑时,北京现代这种不盲目跟风、冷静、耐心与实干,也许就是在混沌不明时,应对这个大时代变化的最好姿态。
关键词: